“末将多谢王爷……大帅体谅……”岳霖满面感激地朝孙璧连连施礼。
孙璧则是一笑:“之前的事情,本帅可以不作计较,可是接下来,再有战事,我希望岳将军能率蓟州兵为我大越立下功劳,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听出他话中深意的岳霖忙又赔笑点头,然后郑重应道:“大帅放心,接下来大帅但有所命,末将定不敢有丝毫懈怠,您刀锋所指,就是我蓟州军队伍所向!”
“唔,有你这句话,本帅就放心多了。也不枉我在捷报上把你的功劳也写上了。虽然这次你不在正面战场立功,但若无你们蓟州军在东边布防,使鬼戎溃军不能往那边奔逃,我们也不能取得如此大胜啊。”孙璧又笑着提了一句,更是让岳霖一阵感恩戴德。
而在旁与萧承志碰杯庆贺,说着话的李凌听到这番话,便双眉一挑,意味深长地看了这二位一眼,同时心中感慨良多:“看来英王确实要比我之前想的更加不凡啊,这一手恩威并施,足以让本来或许心存他念的岳霖收到自己手下了。”
其实早在前些时日,李凌就已经通过探子来报,掌握了蓟州军的动向。
岳霖可没像孙璧刚刚所说的那般真听从号令,老老实实地从蓟州出兵,封锁东边。事实上,在晋州军都已经和鬼戎人正面相遇,爆发激战时,他才率军从蓟州出发,而且行程也很不快,说一句拖拉迁延都算是客气的了。
不然他也不可能直到这时,等大战结束了才从只有几百里之遥的蓟州率军赶到幽州了。要知道董公望可是从一千多里外的晋州赶来的,路程是蓟州的两倍,还能早到这么多天,这意味着什么,已经是明摆着的事情了。
显然,岳霖对孙璧这个朝廷所封的统帅是相当抵触,甚至还在沈重山之上。后者还只是稍作抵触,他却是明目张胆地阳奉阴违了,居然连如此重要的军令都敢不遵,直到战事结束,他才火急火燎地赶来幽州。
可以说,要是孙璧真想拿其开刀,只凭这才挟大胜之势出手,足以把岳霖的军权给彻底剥夺了,就是治他个不遵号令的重罪,都是轻轻松松的。
只是这么一来,蓟州军上下必然会感到恐慌和不忿,为接下来的北伐埋下祸根。毕竟岳霖在蓟州经营十数年,军中将领多半受其提拔,早对他感恩戴德,不分彼此了,这要将他拿下,得罪的人可就多了。
但现在,孙璧不但不计较他迟到迁延之过,还在功劳簿上也为他添了一笔,这事一旦传出去,不说其他两地将士,就是蓟州军上下也会感到羞愧,从而对孙璧生出敬意来。那接下来,他再有号令下达,他们必然会不打半点折扣地遵行了。
而他话中又隐晦地提出自己其实知道对方有什么小心思,就更给了岳霖压力。他只是初犯,孙璧还会不作计较,可一旦再犯同样的错误,有前番过错在前,那就是严惩不贷了。
也正是品
出了几句话中深意,岳霖此时才会显得更加服帖,连表忠心。
李凌见状,也不禁对孙璧生出敬意来,他果然快速成长了,有了真正的上位者该有的气度与手腕,或者说,是有了王者气概!
可以说,这一场大胜完全奠定了孙璧在北疆边军中的崇高声望,如果再有北伐,并取得又一场大胜,那他便会成为大越自太祖太宗后,军事上的第一人。而一旦他真收军心为己用,那就真离着取代太子不远了。
当然,这一切都得先由朝廷准许他们北伐,而这一点,至少也得等到半月之后,才有个结论了。
……
当流星快马疾驰入京,马上信使大声把捷报宣传出来时,整个洛阳城都为之沸腾了。
城中人等,无论贵贱贫富,在闻得北疆大捷,击溃数万鬼戎入侵者后,都争相从家中奔出,互相打听着这话的正确性。而在确认所传无误后,无数人都涌上街头,欢庆这一场数十年未有之大胜。
而当这捷报再传入内城后,满朝官员也都坐不住了,全都穿戴整齐,齐往皇城而去。他们很清楚,如此大捷传来,陛下是一定会召集群臣,好生庆贺一番了。
事实也正如大家所料,虽然此时已临近傍晚,太阳都快落山了,皇宫却依然还是门户大开,有禁军宫人把这些官员们引进宫来,全都聚集在了金殿之上。
然后不久,近来因为龙体不适,都没怎么参加朝会的皇帝也在韦棠的搀扶下,满面笑容地赶了过来。
再之后,便是君臣之间的互相道贺,说了好一阵的恭贺话,皇帝更是当即拍板,让户部礼部等衙门尽快按规制封赏前线立功的将士,还直接就下旨,把英王从郡王提升为亲王,另外就是对董公望等殉国牺牲的北疆将士的抚恤和追赠。
当然,这些封赏也好,抚恤追赠也好,并不是立刻就能落实的,须得派有司官员专门去北疆仔细查察后,才能最终做出定夺。
而臣子们在连声称赞皇帝圣明之余,也总离不了一句话,那就是此战之胜意味着至少接下来的十年里,大越朝廷再不用为北疆军事操心了,大家都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
第987章 捷报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