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管不住手

谁让当年的穷人多啊,而且还多是文盲呢。
所以就真实情况而言,与其说天桥是平民乐园,不如说是“贫民乐园”更为适当。
当然,有低就有高,有俗就有雅。
厂甸就是与天桥迥然相反的一个典型,那是京城独一份的“文化集市”。
厂甸庙会虽然叫做庙会,却不以庙为名。
它虽然具有庙会的时间属性,每年就在海王村公园举办一次,大致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
然而实质上却是个雅俗相济、商娱相融的集市。
厂甸庙会的范围因为把琉璃厂给覆盖进去了,卖的全是和文化沾边的东西,走的是高端和高雅的路线。
什么珠宝玉器,古董字画,旧货旧书,文房四宝……
老年间,光卖字画的画棚,就得绵延一里地去。
要知道,商家们库里堆得那些平日无人问津的假字画,全得靠正月“出笼”啊。
但也不可否认这些旧货里藏着珍宝。
备不住哪位眼力好的就能捡着漏,买着古月轩的鼻烟壶,或者是古籍善本,名家彷作的古画。
这就叫“慧眼识英雄”,淘到精品的人也大有人在呢。
因而慕名而来的外国人也不少。
实际上自清末开始,就少不了金发碧眼的洋鬼子和鬼子娘们儿,跟着一起来逛厂甸起哄的。
到了民国时期,来逛厂甸的仍然多是文人雅士,社会名流。
解放之后,厂甸庙会也仍以知识份子群体为主。
所以说到这儿,大致也就能看明白了,这一届天坛新春游园会,宁卫民对北门和东门两条路线的具体规划思路。
他就是要把过去的厂甸搬到祈年殿和丹陛桥来,让这两处变成旧日的海王村公园。
不论院墙里外,都是图书充栋、宝玩填街。
才好用这些精品货色,去赚外国人和上层人士的钱呢。
要不为什么只允许北门和东门停汽车呢?
西门和南门只能停自行车,连摩托车都不许停。
宁卫民的用意,就是借此区分客户群呢。
其实冷清点不怕,多数人不愿驻足也不怕,反而还是求之不得的事儿呢。
因为喜欢这些东西的人需要的就是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这里的人要太多了,把每个摊子围得水泄不通,反而会减少真正顾客的兴致呢。
当然,只求一个热闹,不喜欢这种文化氛围的人也注定不会失望的。
因为南门和西门的两条路线就是宁卫民为普通百姓设计的。
从这里离开的人,一旦过了成贞门,肯定就能找到他们的乐趣了。
实际上说白了,受到康术德对厂甸庙会描述的启发。
宁卫民又结合了他自己对未来新春庙会的记忆。
等于是用天坛公园的地方,总共开办了两个节场。
一个是中轴线路的庙市。
另一个是西边以斋宫为中心的庙会和民俗游艺。
这样一来,无论高档的、低档的,无论高雅的、通俗的,基本全都囊括其中。
差不多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喜好,把所有的顾客一网打尽。
像当下,打地坛来的这三位中,书记和副园长就分明感受到了高端庙市的魅力,有点挪不动道儿了。
别的不说,就光祈年殿外墙这些摊位,就把他们眼睛给看花了。
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瓷器摊儿,旧货摊儿,那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书摊儿,那一个接一个的特艺工艺品厂家……
哪一个不值得细瞅瞅呢?
什么瓷器、铜器、银器、旧货、旧书、旧报、竹凋、木凋、石凋、牙凋、玉凋、发廊、像章、印章、笔墨、纸张、扇面、镇纸、墨盒、砚台、笔筒……
那一件件的东西,白棉纸上,打开包儿,单摆浮搁着,件件引人,耀人眼目,怎么着都看不厌……
书记和副园长不知不觉逛了半个小时,即便是走马观花,也还没看完一半呢。
他们都有点不敢看了,心知要想细看,就是一天大概也看不完这所有摊上的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记和副园长还都从中找着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都没管住自己的手。
敢情书记的爱好是写大字。
走到戴月轩的摊点前,他看过没多久就想要买人家的湖笔。
不为别的,就因为戴月轩是曾经给开国第一代领袖定制毛笔的老号,专门把为领袖定制的两款毛笔摆在玻璃罩子中展示。
虽然价钱很贵,八元一只,都足够买只英雄钢笔的了。
可书记还是毫不犹豫的拿出了十六块钱,一样买了一支。
副园长倒是没书记这样水准的雅好,可问题他是个爱听评书的主儿。
虽然还到不了刘宝瑞的相声《书迷打砂锅》那般神魂颠倒的地步,可也有点谜症。
平日 -->>